揭秘小米、雕爷牛腩、罗辑思维们的互联网思维假象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论战似乎已经消停,但互联网思维下的创业故事仍在继续。本文不讨论什么是互联网思维的问题,大家早应该听烂了。今天,让我们来谈一谈N多互联网思维故事背后的那些假象。
作为被众多屌丝奉为圭臬的小米、乐视、雕爷牛腩、黄太吉、西少爷、马佳佳等,都有着与互联网思维不太相关的核心点,支撑它们在嘈杂的信息流里成为追捧的热点,并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1、小米手机“粉丝经济”是假象,性价比才是王道
说小米手机,必谈粉丝经济。其实粉丝经济对小米,就是一个伪命题。小米手机的根本是在符合国情及市场环境的情况下,做了一款还不错的手机,但卖了一个便宜的价格。关键词三个字:性价比。无论你是神马铁粉、死忠粉、脑残粉,你让小米手机买个5000元试试,我看还有多少人会用小米。
小米手机的推出刚刚赶上国内智能手机普及上升期,那个时候就连360都眼红,在小米火爆后搞一个360特供机出来试图分一杯羹。而占据90%利润份额的苹果三星价格比较昂贵,咱们不能说只有有钱人才可以用智能机吧,屌丝也得用啊。小米手机很好的找准了这个市场空白。而且,国产手机也没几个争气的,中华酷联哪个出来都带着一股股扑面而来的山寨气息,小米做得还不错。然后,小米再美其名曰,打上各种“青春”的定位。人生最穷的时候,多数都是青春的时候。用了“青春”一词,逼格情怀嗖嗖的上涨,对不?你现在反过来看,用小米手机的,谁还在意青春呢?明明就是三教九流都在用。出租司机、农民工、白领等等。
再加上,小米手机出来时赶上微博势头最好的时候,没完没了的搞抽奖,就能创造200万转发的奇迹。这里面一是微博的红利,二是那是一个流行刷效果的年代,细节不表。再加上雷军的意见领袖作用,最终形成包装成为一个粉丝经济的代表。
可能很多人要说参与感及小米后面出的书,我想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和公关行为。而参与感本身,对于一个电子硬件而言,又能起到多大作用?这在最初的发烧友的用户群体是有效的,往后则未必。不过,小米对产品打造中用户参与感这个认知的普及贡献还是很大的,这让很多具备体验经济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
但,无论怎么样,粉丝经济和参与感真的不是小米成功的核心。被误导的人真是太多太多。如果谁对这个有怀疑,那我们来看,老说粉丝经济都哪几类人:第一类是小米自己及其模仿者;第二类搞培训的咨询的。鼓吹粉丝经济的原因,无非就是为了利益嘛。
2、雕爷牛腩、黄太吉等本来就与互联网思维没有多少关系
为何能如此肯定的讲?我先来问大家几个问题:1、美国人为什么不天天鼓吹互联网思维?2、腾讯、阿里、百度、360等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代表者为什么不天天鼓吹?3、为什么鼓吹互联网思维多数都是压根就没在互联网公司待过或者只是干过几年出来的?4、为什么互联网思维的鼓吹者都爱刻意塑造与传统的对立矛盾?而真正的互联网领域的很多大佬,真正在用自己的用户优势亲近传统。
答案是:包装需要。很多行业的平静也是瓶颈,需要破坏平衡,让人感觉新势力来了。再一个,媒体为了阅读量和点击率需要这样的话题。他们能够立足,除了大家能够看到的这些表面功夫外,其内在的核心才是关键。
雕爷在做牛腩之前,就是化妆品领域的“成功人士”,阿芙也正好赶上了阿里电商的红利阶段。化妆品行业的利润是非常高的,这很多人都知道,聚美优品还能盈利而且获得较高的市值认可。我有一个朋友的朋友,在聚美优品还是团美网的时候,夫妻小两口就搞了化妆品团购,反正货从哪里来就不说了,一年流水几百万,两年就在北京买车买房了。更牛逼的地方在于,雕爷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其实是一个“好笔头”——我们的口感就是这样,你要是不喜欢那是你的问题,你不够资格。
而黄太吉的赫畅,微博确实回复的非常快。2012年,微博还是巅峰,我们为了给微博做案例,就专门去他店里体验过,也还顺便跟赫打个招呼。后来这个靠微博互动及时、勤快,也能做成一个NB案例。其实他的“成功”完全在他个人的出身及拥有的实力,所谓的粉丝经济和互联网思维只能是后话。广告人出身,又混过互联网,我们初次去黄太吉店面,最打动你的可能是店面包装的形象和文案,一眼就看得出是广告人的身影。偶尔我们还能看到停在门口的奥迪TT,不是大家说的宝马,当然还有漂亮老板娘。真不是眼红。能够开得起50多万的奥迪TT,创业的起点真不是屌丝们拿N年积累的几十万积蓄可以比的。没有一定的实力基础,案例故事肯定不长久。即便条件相同,换个人来做,必然也是另外一幅景象。
对餐饮行业来讲,我们的起点太低了,除了海底捞及其他的一些高端餐饮外,基本上没什么服务可言。未来服务业必然会兴起,让吃饭真正成为一种享受的服务,而不只是填饱肚子的时代必然会来临。这样的时代,当然要靠现在这波人来做。这样的趋势所起的作用,可能都比互联网思维所起的舆论作用更实在。
3、罗辑思维的社群经济不知道忽悠了多少人
现场听过罗振宇演讲的人,一定都会知道他口才真是非常了得。听的过程,总是忍不住的笑,但笑完了也就是笑完了。你难道不觉得,这个家伙天生就是一个活宝,说相声都能火。自身有深厚的学识,再加上海量的知识搬运,每天早上坚持60秒。明明是他自己比社群经济厉害。
罗一定非常清楚,自己搞书、搞产品的时候,一定是掉粉最严重的时候。很多脑残粉,平时吹牛的时候就是粉,你让他出钱的时候呢,如果出钱价码比较高的时候呢?人艰不拆,不说了。
罗聚集了大量的仰望型的粉丝。虽然罗主张大家都是只有平等的连接,但显然不可能,你要是不够牛逼,谁跟你连接,所以最终都是不牛逼的仰望牛逼的。这是所有精英社会的必然本质。
很多人很愿意打着是罗辑思维成员的口号。这个逻辑很简单,给自己找一个更具公信力更牛逼的东西贴金嘛。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互相利用嘛。我能见到很多人,见到一个牛逼人时,恨不得跟人家磕头,言语动作上亲热长亲热短,那么江湖那么谄媚,跟互联网精神和社群经济有毛关系。
还有,我一直都认为,我们社会的基础智商还不够资格去拥有“民主”。好像韩寒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为啥说民主,互联网思维和社群经济很大程度上就是实现商业民主。网民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就事论事精神,一堆人必然就是各怀心思,一群人就是一条条虫。这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太普遍了。所以,你看社群经济牛逼,还是基础的人性逻辑牛逼。目前,除了宗教和原始部落,现代文明恐怕还没啥真正的社群吧。至于,现在的各类小小社群,某些个人领袖的无非都是忽悠一帮屌丝来累计自己的影响力,而参与者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倒是,兴趣组织还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因为它没有上升到利益层面,也就不是社群经济。但这恰恰才是社群的本质所在,兴趣共同体可以长久,然后产生一小部分人之间的利益共同体,或许是一个长久之计。
总体来讲,说了当前互联网思维下三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故事,并不是否定这三类主体。恰恰我要说的是,我非常敬佩并尊敬这些故事背后的开拓者。是他们在不同的经济领域创造了新的可能,并给社会找到了打破旧有格局的新势力。我希望并愿意加入这股洪流。而我真正的用意是:我们在看待事情时,尤其作为一个创业者,我很大程度上都是站在创业者的角度上说的,看事情不要只看这些故事的表面,看它支撑这个故事可以持续可以更加动人的基本点和核心。这样才不会出现众多创业者开始创业为了粉丝经济而粉丝经济,为了社群经济而社群经济。做好一个产品,找对受众,找到撬动受众的G点。但真的不是为了故事而故事,为了思维而思维。想想我们,在很多领域,在古今中外,经典为什么能够传承,也就明白了。基本上,不是因为互联网思维嘛。再过几年,咱们都不再提这个词汇的时候,大家可能就都上道了。
总之一句话:拥抱互联网是必须的,互联网思维很重要,但一定要量体裁衣合理取用。如果你创业是为了搞XXX行业的小米、XXX领域的黄太吉、XXX行业的罗辑思维,多半很快就会傻眼的。(转载请著名出处:文/@每时茶秦海)
来源:每时茶秦海
本文地址:http://seo.youqingshuyuan.com/42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