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两个话题外延:“1、陈彤所代表的内容能力是什么能力?”“2、陈彤加入小米所负责的「内容投资」指的是什么?”
将两个问题合并,外延稍作放大,简单聊几条个人观点:
1、要回答这个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小米为什么需要陈彤?”,或说“陈彤能给小米带来什么?”
雷军一直说,小米是定位于“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这是典型的技术语言,在小米的创业基因和过往经历中,一直没有提到过与技术、产品能力并驾齐驱,要提供服务所必需的“内容能力”。
放在一个更大野心、需要更高估值和更性感故事的今天,小米需要“内容能力”把版图做得更“圆”。
2、在小米原有结构下的黎万强所代表的不是“内容能力”,而更多偏向于社会化营销能力。社会化营销中,比如我们常说的写段子的段子手能力,也是内容能力,但只是内容能力整体中的一小部分,并且也不是小米成功的主因。
小米迅速崛起的核心,我认为是最早感知到自己可以、并应该在社交媒体上与用户做交互这一重要趋势;第一个主张以微博为主战场;第一个强调用新的信息交互方式来满足产品及服务的“可沟通性”,第一个展开企业自媒体(小米论坛)实践的公司,从而绕开了中介属性的主流传统媒体,以新媒体、自媒体形态,通过“0广告费”的另类模型异军突出,也即小米语境下的“参与感”,除此无它。
而这些都不是陈彤所代表的“内容能力”。
3、陈彤所代表的内容能力,恰恰是互联网“野蛮人的玩法”成功颠覆后,意识到自己有不足或顾不上,并且在创业开初也不需要顾太多的东西(以技术产品突破,以内容能力丰满),即所谓的“媒体专业素养”。
比如,在陈彤主导下,先后有博客、微博两大核心产品崛起,加上早期的门户,先后成就了几个新浪的全胜时期,但实际上这两个产品的最早期玩家都不是新浪,后期更不乏像腾讯微博这样的强大对手,但最终都是新浪完胜,可视为“内容能力”在其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具体而言,这种内容能力更多偏向于依赖直觉,和天生的内容敏感性与悟性。这是以人,以感性,应对技术,应对理性的一种互联网现象。
比如,新浪的标题就是不一样,它带有明显的视觉印记、风格,它代表了某种能快速抓住事件核心的表达能力,能引发最大关注度和热议效应的标题能力,能将大块的内容迅速简化、结构化、系统化的专题能力,能对起初并不起眼的潜质内容迅速甄别并加以挖掘的判断能力,能通过完美的内容呈现方式来契合特定主题的构思能力(对大量明星资源的包装、开发)等等。
总而言之,这是陈彤和他所领导的庞大编辑团队所代表的,一种高度依赖于“人”的能力,在特定历史时期帮助新浪构建了其核心竞争力,并在后期不断遭遇到如网易“无跟帖 不新闻”的产品运营能力(引入UGC),及微信引领的“无社交,不阅读”的移动互联网趋势的强烈冲击。
4、小米需要“内容”,更需要“内容能力”,前者,可通过某种资本层面的手段去介入(多看、雷锋、Zealer、迅雷、界面等等)这些内容源,有的2B,有的2C,有的出于PR诉求,有的出于价值链连接诉求,有的出于充实内容源诉求,不可谓不多不复杂,在此背景下,陈彤适时“出现”则可以:
A、解决小米传统基因中没有一个“懂内容”的人的问题,解决一个媒体属性日益突出的平台,角色缺失的问题。
B、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内容投资、评估、产出问题。
C、解决在上述诸多内容端口之间的桥接、连通、使其发挥从PR到业务的最大协作效应的问题。
D、解决小米故事可信度更高的问题,解决一部分为小米整个品牌打开更大估值增长空间的企业能力背书问题。
上述这些,小米需要陈彤。
5、最后就是这个问题本身,除了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陈彤的加入最显见的工作当然就是以其专业素养,来做内容的投资、前期可能主要通过与其它机构合作,日后也不排除独自搞点原创。
这些投资(有10亿美金一说)的第一受益点,应该是邀请陈彤加入的小米电视负责人王川,(以小米手机、平板、电视、盒子为主轴的产品线对优质内容源的需求最为迫切)。这种内容投资,我想与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近年来不断强化自制剧和自制节目的一系列举措,对视频自媒体的扶持举措,在形式上不会有特别大的出入。
但别忘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除了行业公认的资历和能力,陈彤还有大量可“随调随用”的人脉资源,对陈彤的引入也意味着有机会对其身后有深厚信任基础的关系链的整体商业纳入,尤其是大量与之交情匪浅的娱乐明星资源,这也是邀请陈彤加入小米后能够“事半功倍”,在最短时间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获益的一个,小米引入陈彤的核心诉求。
来源:自媒体宇见
本文地址:http://seo.youqingshuyuan.com/42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