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而美」呢?这也是许多互联网创业公司,能够冲出红海的策略。「小」指的就是目标市场的细分。「美」是指针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不管是产品的磨炼还是服务,都追求细致的方向。比如小罐茶的火爆,就是从不分品类只分种类的茶叶中细分出来的;江小白只做白酒当中的小瓶白酒。
为什么现在很多创业者都追求「小而美」?首先它的切入点更精准,进入消费者的心中,形成记忆点;其次可以节省更多成本,专心打造产品,增强品牌曝光;更加追求客户体验,易形成口碑传播,做到良性循环。
听到这里,是不是在想,「小而美」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你在创业的道路上正处于迷茫,这可能就是一个方向。塑造品牌,你的内容也可以做到「小而美」。
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接受着千变万化的信息,获得信息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我们就会倾向于简明轻快的内容。心理学告诉我们这就是期待和尝试的乐趣。我们在网上追求能够立即满足的小刺激。所以也是我们做「小而美」内容的原因。
今天就在这里讲三个小技巧,你的内容如何做到「小而美」。
一、 帮助用户节省时间
我们一直在说碎片化时间,碎片化阅读,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更多时间专注一件事上,包括阅读这件事,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都不想浪费。那么,我们就要满足大众的需求,他们没有更多的集中时间去看东西,我们就从时间上来把控,让你的内容正好符合受众的碎片化时间。为什么现在好多自媒体大号在每篇文章开头,要放上一段小字,大致内容是「此篇文章共计多少字,阅读需要多长时间」,而且标明这句话的文章,不断的去循环「期待——尝试——发现」这一过程。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们在看纪录片的时候,疲劳周期是 8 分钟,如果超过 8 分钟的话,那么观众就会走神。比如,《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就是应用了这个原理,在纪录片中确保任何一个故事都必须在 8 分钟内讲完,保证观众的注意力一直在线,不会产生疲劳周期。整个纪录片由众多的「小」故事组成,呈现出了人人称赞的大作品。
所以,做「小而美」的内容,先从时间上满足用户需求,做一个「小」内容。
二、 信息视觉化
现代广告教父大卫奥格威曾经说过,如果你能在第一时间以视觉效果吸引观众,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留住他们。
「机会摆在面前,只要你抓住,就有可能成功」,这样类似的话,大家都应该听过,大家能想象的出来这是一个什么画面吗?我想,大家可能会想到一个画面,但所有人想象出来的都不一样。小米创始人雷军,帮助大家创造出了一个视觉化的信息,而且还火了,这句话就是「风来了,猪都会飞」,现在这句话所描述的画面是不是更清晰明了。
做「小而美」的内容也是要做到传达视觉化信息。这里说到两点:
(1) 说人话。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去描述你所要表达的内容。我们经常会看到文艺青年喜欢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来描写,这样感觉会更美,但是有多少人能记住呢,记不住就没办法去传播。比如乔布斯研究 ipod 的时候,其实市场上 MP3 已经有了,这个时候他并没有优势,可是他的成功就在于如何去推销这款 MP3,他的文案是「将 1000 首歌放到口袋里」,同比「小体积大容量的 MP3」,「将 1000 首歌放到口袋里」很明显传达给消费者一种视觉体现。
(2) 能用图片就不用文字。消费升级,消费者审美也随之提高。你的内容不能太枯燥,一味的文字描述,造成粉丝视觉疲劳,有些时候图片比文字的描述更能直击人心。图片更能给人冲击力,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推崇的多图少文的原则。还有,有时候要根据你的行业来定。比如做美妆的大 V,要给粉丝展示产品的效果,就需要图片来展示,而且图片一定要精致唯美,让消费者产生,按下脑中「一键购买」决策按钮。同理做美食的也是,你放的图片就要给消费者制造想吃的欲望。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看超市上的货架摆放,那些做美食产品一定会在产品包装上放上看着就想吃的图片,才能加速消费者购买决策。所以你的内容,图片很重要。
三、 追求极致
回归到本质,还是你的内容,打造极致内容。在之前的音频,我们也说过刻意练习,分为三大块,一是创建模型,寻找每件事背后的套路。第二是刻意练习,一件事的成功等于核心算法乘以大量重复动作,不断去练习。第三是及时反馈,要有旁观者给你反馈意见,你的内容你要找一个观众,以消费者的角度给你反馈。刻意练习也是一个追求极致的过程。
比如,同道大叔,关于星座的事,他可以写出那么多内容,如果让你写你会写得出来吗,你去观察他的背后也是有模型的,模型没有人教他,是他自己总结的,是他自己练习出来的。
总结一下,塑造「小而美」的内容有三个小技巧。一是帮助用户节省时间成本,控制内容的时间;第二是让信息更加直观形象,也就是信息视觉化;第三是磨炼好自己的内容,做到极致,让用户拥有极致体验。掌握这三点,有助于创造属于你的「小而美」的内容。
本文地址:http://seo.youqingshuyuan.com/201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