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蓝翔的大火不具备任何可复制性,正如同这一代有着创造力却无处安放,只能发泄于跟贴与调侃中的网民一样。当他们不再活跃于网络的那一天,或许蓝翔也不会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了。
无论是国庆假期朋友圈堵车堵人的直播,还是假期之后的集体晒雾霾,都还是没能盖过各种由蓝翔延伸而来的话题,“那么问题来了”这一句式更像曾经那些流行语一样被人们挂在嘴边。
就这样,于都市钢筋水泥中穿梭的白领们和教授挖掘机、电气焊的民办技校产生了交集,并带来了一场线上线下的狂欢。
蓝翔到底有多火?
从百度指数来看,这一波关于蓝翔的各种话题自从9月初开始发酵以来,在国庆后达到了高值,百度指数突破了8万,甚至高于已经结束的《爸爸去哪儿》。
可问题是,关于蓝翔的讨论更多还是集中在网易跟贴这样的舆论发酵池以及朋友圈、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这些显然是搜索指数无法表现的。以微博为例,蓝翔在微博上的热议指数超过了《风中奇缘》等热播剧,比拿下8亿票房的《心花路放》也要高出不少。
当然,蓝翔的影响力绝不止于线上,只不过线上可以用更直观的数据来衡量这一话题的火爆。
这一次蓝翔话题的引爆如同大多数的网络事件一样,线上——线下——线上的传播路径并没有太多不同。
先是九月初霆菲恋曝光等新闻被网友热议,有一些网友在网易新闻客户端的跟贴中借蓝翔吐槽。随后段子逐渐出现在微博、微信上,并且逐渐形成了“那么问题来了”的句式,从而可以在社交网络中迅速传播。紧接着便是线下开始出现一些和挖掘机相关的活动,比如挖掘机技术比赛、儿童挖掘机等等,这些事件转化为新闻后重新回到网上,然后又开始被网友进行新一轮吐槽,最终在节后形成了现在一个爆发效果。
但不同的是,关于蓝翔的段子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陆陆续续出现了,这一次也没有什么关于蓝翔的突发热点事件,而是长期发酵下达到引爆点,因而其背后的传播路径也更值得研究。
蓝翔为什么会火?
正如格拉德维尔在《引爆点》中所描述的那样,个别人物往往导致了流行的发生。放在蓝翔这一事件上面,这些个别人物并不是什么意见领袖,而是那些普通却又有着大智慧的网民。蓝翔的段子最早从哪儿开始恐怕无据可靠,但网易上的跟贴大神、微博微信上的段子手们确实是居功甚伟。
各种搞笑跟贴叠成的长楼为这一事件的传播提供了足够多的素材,随后便有了各式各样的新玩法,以至后来那句“那么问题来了”在利用朋友圈无法全部显示较长文本的特点走红。
至于为什么蓝翔会成为这些机智的网民吐槽的重点,或许和他们自己的特点以及蓝翔本身的形象有着密切关系。
从百度指数和微博微指数来看,对蓝翔事件感兴趣的网民主要集中在了25—35岁东部一二线城市的男性,他们同时对影视还会比较感兴趣。
再看看此前网易为那些爱在新闻后面跟贴吐槽写段子的网民做的画像:“他大概27.5岁,本科毕业,月收入在5000到6000元左右,他每天会看八次新闻,会浏览超过30分钟,他非常热衷于表达意见,去发表跟贴”。两者基本上是重合的,所以尽管没有什么突发性的事件,但蓝翔这一热点还是由对线下新闻的评论中发酵起来,而下图中网易新闻客户端里关于王菲和谢霆锋的神回复,虽然和新闻本身没有多少关系,但几乎可以算作是拉开了这一轮蓝翔热的序幕。
同样,即便是蓝翔这一次大火之前,随便一条和蓝翔相关的新闻也会迅速被人们评论上万次,做各种头脑风暴,产生各种新段子。今年六月网易上一组蓝翔学生的生活照,就有近三万人评论,一群人热闹的就蓝翔和富士康做各种诗,叠了N层楼。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为什么会这么热衷于吐槽蓝翔呢?
蓝翔真的和我们有关系么?
早期蓝翔深入人心的形象自不必多说,靠的是那句经典的“挖掘机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的广告语。简单但很有气场的广告在各地方电视台反复播出,十几年一成不变,在这一代人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极具附着力。随着这批人成为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蓝翔也变成了大家共有的一个话题点。
至于蓝翔有点土的广告风格,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身份,更是让很多这些习惯在网上自称“屌丝”的网民有了很强的认同感,天下屌丝一家亲嘛。
《纽约时报》09年误将蓝翔当做军方背景的学校,认为美国多家公司受到黑客攻击和蓝翔有关,更是蓝翔原本有点屌丝的形象一下子就逆袭了,“黑客教父”也是蓝翔相关搜索词中被搜索最多的。
加之长期以来由于国内职业教育整体水平不高,技术人才缺乏,让起步早、军事化管理和教学的蓝翔保持了很高的就业率,开挖掘机的收入比都市小白领还要高,这些更是让蓝翔成了不少有着高学历但却在大城市中不甚如意的网民自嘲时的专用话题。
某种意义上,蓝翔成了这些网民自嘲时的一个参照物,对蓝翔的调侃更像是对自己的调侃。
另一方面,蓝翔对外界的各种猜测和调侃也从不回击,相对有些闭塞的济南更是让这个学校和媒体接触的机会不多,于是蓝翔背后的象征义随着各路网民在不同新闻发生时产生的吐槽,而不断赋予了更多内容,直到其达到临界值后被引爆。
现在来看蓝翔这一次的爆红网络,或许我们只能用“偶发性事件”来形容,更像是一场在线下线上之间不断循环发酵,最终带来的狂欢。
它不具备任何可复制性,正如同这一代有着创造力却无处安放,只能发泄于跟贴与调侃中的网民一样。当他们不再活跃于网络的那一天,或许蓝翔也不会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了。
来源:百家
本文地址:http://seo.youqingshuyuan.com/32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