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大家好,来自营销专家赵老师的韬略,企划部007的分享,今天跟大家聊聊在一次营销活动中,如何让消费者帮忙参与传播。
网上有个段子,说所有一夜暴富的方法都已经写在了刑法里。同样的道理,最能够吸引消费者参与自传播的方法,其实早已经写在了微信官方发布的各种明令禁止里。
比如说集赞有礼。集齐多少个赞,就可以享受几折的优惠。
跟这个玩法相似,前两年特别流行一种小游戏,叫做砍价。一个产品 100 块,你的朋友帮你点一下,砍掉了五块钱,另外一个朋友点一下,又加了三块钱。一种随机性的奖励和惩罚机制,让你和你的朋友有了更多互动的话题。
再一种就是类传销模式,人人都是微商,一级一级的返利。曾经有一个叫小黑裙的互联网品牌,靠这种三级分销的模式,粉丝数一度达到 600 多万,年销售额超过一亿。但后来一夜直接就被腾讯封杀了。
但是我们从研究的角度看,腾讯封杀的这些「传播行为」,其实有一些消费者的共性心理可以挖掘。
第一个就是利益。而且是数额不大、感觉唾手可得的利益。数额巨大的奖励,消费者会天然有种距离感,觉得好运不会降临到我头上,所以其实反而会损害参与的积极性。小额利益刺激相对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第二个是游戏机制。消费者不愿意把企业的活动信息转发到自己的微博、微信群、朋友圈里,往往是顾忌自己的形象问题。但如果是一个小游戏,比如砍价这种,就可以心安理得的请朋友帮忙了。
第三是扩散机制的设置。上面举的几个例子,集赞有礼跟多级返利的机制比起来,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和持续性,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持续性的利益刺激会带来持续性的自传播,这是人性。
以上三点是我们用逆向的角度,从被腾讯封杀的一些营销方式上,挖掘一些能促进消费者互动和自传播的规律。这些规律你在一些局部的市场或媒体上也可以使用。因为它们不存在违法的问题,只是腾讯觉得这种内容被分享太多,会扰乱用户的正常交流而已。
除了以上三点,还有一些其他的吸引用户进行自传播的思路:
第一个是个性化的东西。比如说,农夫山泉赞助了今年夏天非常火的一档网综,《中国有嘻哈》,之前推出过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出一支嘻哈单曲的 H5,你随便写几句歌词,系统就能自动生成一段嘻哈歌曲,把你写的歌词唱出来。
这种每个人都定制化的软广告内容,消费者分享的意愿相对就会比较高。早年的时候很多品牌都喜欢做一个海报生成器,给出一个主题,消费者上传自己的照片加一句话,就能为一个企业代言,好一点的品牌一个活动下来,能有几万人生成海报。
第二个是反常化的东西。这个周末黄小厨集市在北京望京 SOHO 开张,我们的一个客户贝蒂斯橄榄油会参加。对于一个橄榄油的品牌而言,现场设置什么样的活动能让消费者愿意晒朋友圈?现场做菜肯定不行。如果是黄磊做菜,估计还有粉丝愿意拍照发朋友圈。
我们后来策划了一个小的现场互动,就是邀请消费者直接喝橄榄油。是的你没有听错,直接喝橄榄油。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听到这种操作都觉得不可思议。油怎么能直接生喝呢?好的橄榄油确实可以直接喝,能润肠通便。所以,如果你喝下了一杯橄榄油,你愿意不愿意发个朋友圈,告诉朋友们这个他们不知道的事儿呢?
第三是社群化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的营销活动都尽可能的想讨好所有人,覆盖的人群越广越好。但其实从有效性上来说,对用户分层进行沟通,对不同的群体给出定制化的促销活动、促销话术,可能更能提升这部分用户的参与感。
比如我们之前给加多宝设计春节促销,建议客户在一个城市选一个超市,做一场针对某一个姓氏的专项促销。比如在天津的家乐福,今天所有姓孙的消费者,免费领一箱加多宝,当然会限制数量。这种促销消息的传播,基本上就会呈现一种病毒的传染效果。
以上六点,就是我们今天对于如何促进消费者自传播的几个建议。
最基础的是要有利益激励机制,而且最好不要一上来就打一亿飘十亿,数额要小,数量要多,让消费者觉得触手可及。
第二是设置一种消费者能跟朋友互动起来的游戏机制,帮助消费者摆脱分享到朋友圈被鄙视的尴尬。
第三是扩散机制的设置,让消费者有动力持续的帮你进行二次传播。
第四点是个性化,尽可能的让你的广告内容看起来是为每一个消费者定制的。
第五点是反常化,输出消费者不常见的内容和形式。
第六点是社群化,将消费者和广告内容进行分层匹配。
本文地址:http://seo.youqingshuyuan.com/189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